2018年,新疆启动小麦收储制度改革,建立了以市场化收购为主的小麦收储新机制。为确保收购企业“有钱收粮”,在自治区党委、政府高位推动下,全区筹建了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探索制定了小麦订单收购资金贴息政策,在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促进粮食产业发展、服务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市场化收购资金“全保障”
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信用保证基金工作,综合小麦收购量、收购均价、贷款放大倍数、收购资金需求等因素,筹建了设计规模8亿元的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其中政府出资4.8亿元、企业出资3.2亿元,撬动银行信贷资金80—120亿元,可有效满足全区小麦市场化收购资金需求,较好地解决了全区中小微粮食企业入市收购融资难题。信用保证基金建立六年来,运行平稳,未发生一家企业代偿,为全区123户粮食企业累计提供信贷资金365亿元,获得收购贷款贴息1.4亿元,支持收购小麦1445万吨,超过收购规模的八成,带动企业增效40多亿元。信用保证基金规模逐步扩大,最高峰值达8.36亿元,增幅达12%;银行发放贷款规模逐年扩大,从筹建初期的47亿元增加至2023年66.5亿元,增幅达41%,有效保障了全区小麦收购贷款资金需求,实现了收购企业“有钱收粮”。
二、银行放贷“增信心”
信用保证基金制度设计压实了信贷监管责任,完善了风险防控措施,降低了银行信贷风险,激发了银行贷款积极性。我区地各县之间距离相对较远,为方便农民售粮,粮食收购企业保留了一县一企的发展格局,90%以上为中小企业,产业链短,抗风险能力弱。在疫情防控期间有效发挥信用保证基金融资担保作用,打破了粮食购销企业融资瓶颈,累计投放粮油信贷资金120亿元,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夏粮收购,保障了疫情期间的粮油供应,稳定了市场价格。受2022年小麦价格波动影响,部分企业资产负债率较高,经营出现亏损,基金积极发挥信用担保作用,提振了银行信心,撬动了银行资本,通过加强贷款监管,实现了14个地州收购贷款100%全覆盖,确保了企业有钱收粮、农户门口交粮,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发展,保障了农民利益。
三、融资成本“再降低”
信用保证基金项下贷款利率由最初的基准利率4.35%,降至2023年平均贷款利率3.45%,下降0.9个百分点。自治区财政为收购贷款给予50%的贴息,贴息期最长不超过6个月,累计拨付全区收购贷款贴息1.4亿元,进一步降低了企业收购资金融资成本,为粮食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四、购销市场“更活跃”
信用基金的筹建为企业搭建了融资平台、提供了增信担保,有效发挥了“四两拨千斤”效应,实现了从国有粮食企业政策性收储唱“独角戏”到多元市场主体“大合唱”的转变,多元主体积极入市收购,形成了政银企互利共赢、风险共担支持收购的新局面。2023年,我区小麦累计收购391.6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64.5万吨,同比增长19.7%,其中: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238.1万吨(占60.8%)、中储粮直属库收购45.1万吨(占11.5%)、加工企业收购83.2万吨(占21.2%)、贸易企业收购12.1万吨(占3.1%)、其他企业收购13.1万吨(占3.4%)。
(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