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1日

以专为本以农为要 助力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2024年工作情况综述

以专为本以农为要 助力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2024年工作情况综述

日期:2025-02-14 来源: 新华社 浏览次数: 【字体: 【打印本文】
分享: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202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朝着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扎实迈进。”
2024年,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聚焦“三农”工作大局协商议政,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强化理论武装
把牢正确政治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在关键节点对乡村振兴作出科学指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
一年来,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自觉用党中央对经济形势以及“三农”工作的科学判断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牢牢把握“稳”的大局,充分激发“进”的力量,从不同角度深刻阐释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决策部署以及相关领域政策,推动把党的主张转化为社会各界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
——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认真贯彻全面从严治党部署要求,自觉把党的领导贯穿履职各方面、全过程。注重发挥委员会分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及时研究重点协商议政活动安排和自身建设,始终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列为委员会重要会议“第一议题”,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坚持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先后服务组织召开7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会,服务联系委员会工作的副主席定期同党外委员谈心谈话,落实分党组成员联系党外委员制度,实现党外委员日常联系服务全覆盖。引导委员会委员和民建界、农业界委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坚持围绕中心工作、立足自身优势开展理论研究,围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融合发展”等主题,组织委员开展理论研究,先后有5名委员在办公厅召开的理论研究会上作口头交流发言,以理论上的清醒保持政治上的坚定、行动上的自觉。
——通过开展委员读书活动加强学习培训,围绕“农业强国”主题,分季度以“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完善乡村治理”开展线上研学活动;以“强化农业科技支撑”等为主题,在京开展2次线下研学活动,让委员在自我学习、自我教育中,丰富知识,增进共识。
立足工作领域和专业特长,紧扣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展中重大现实问题,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充分组织调动起委员们的积极性,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推动“三农”事业不断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
发挥优势特色
紧扣“三农”工作履职尽责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未来5年‘三农’工作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农业强国。这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
围绕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积极议政建言,是农业和农村委员会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任务。一年来,委员会突出“三农”领域院士多、专家多、基层委员多的特色优势,聚焦“三农”工作重点难点,把选准与“三农”有关联的题、讲好对“三农”有感情的话、办实对“三农”有利的事作为协商议政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职活动全过程,更好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交出了一份履职尽责的高质量答卷。
——先后围绕“调动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的种粮积极性,夯实粮食安全的根基”“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强化乡村振兴要素保障机制”“完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农村地区医疗保障水平”“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等专题赴有关地方进行视察调研,开展广泛多层深度协商,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先后就“调动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的种粮积极性,夯实粮食安全的根基”“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等议题承办双周协商座谈会;围绕“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组织召开“三农”工作对口协商座谈会;围绕“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强化乡村振兴要素保障机制”组织召开专家协商会;围绕“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组织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通过广泛多层深入协商,为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价值有分量的意见建议。
——围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组织开展协商式监督,聚焦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小切口,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深度调查研究,坚持问题导向开展典型案例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切实提升民主监督实效。
一年来,农业和农村委员会承办双周协商座谈会2次,举办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专家协商会、“三农”工作对口协商座谈会等重要协商议政活动3次;召开分党组会议11次、主任会议9次、委员会全体会议1次,组织各类学习座谈会17次;组织开展视察考察调研活动10项,参与委员114人次,调研覆盖11个省33个地级市79个县(市、区)90个乡(镇、街道);报送调研报告、大会发言、社情民意信息等重要履职成果200余篇,很多成果得到党和国家领导同志批示,部分意见建议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专业能力的建设和提升。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坚持立足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基础性作用,积极健全工作制度机制,不断在“农”字上专出特色、专出成效。
——不断完善组织调研制度机制,在做好当前问题研究的同时,加强战略性研究,多做深化、细化、转化、具体化的研究,提出更多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建立健全全国政协领导同志指示批示落实督办机制,就“规范土地流转费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并形成研究报告。
——对标对表全国政协各项工作制度,加强委员会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及时修订完善《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分党组工作规则》《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分党组开展谈心活动办法》等5项制度机制。
紧盯“民之关切”
为农民群众排忧解难
“广大政协委员要坚持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情怀,把事业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认真履行委员职责。”“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界别群众中多做雪中送炭、扶贫济困的工作,多做春风化雨、解疑释惑的工作,多做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为广大政协委员指明了履职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
2024年,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积极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引导、服务委员深入基层一线,着力解决农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鼓励、支持委员充分发挥自身知识、专业、能力、资源等特长和优势,聚焦民生面向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特别是做好一些“关键小事”,为界别群众排忧解难。组织农业农村委委员和民建界、农业界委员积极开展8场履职“服务为民”活动,黄玉治、周国平、黄三文、单杨、闵庆文、李宝聚等委员分别围绕健全农业防灾减灾救灾长效机制、马铃薯种植、种业科技创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蔬菜病虫害防治等进行专题报告和现场交流,受到基层农民群众和农技人员的热烈欢迎,展现了全国政协委员的责任担当。除此之外,委员还自主开展履职“服务为民”活动430余场,服务农民群众2.3万余人。
每年暑期,新疆小白杏就到了采摘上市的季节。“如果想让新疆的小白杏飞入千家万户,采摘下树的杏子直接就地预冷非常重要,这是产地保鲜的重要一环。”调研间隙,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食品营养研究所所长赵晓燕举办了一场“果蔬采后产业链技术与实践”培训讲座。这场履职“服务为民”的活动为当地农业领域相关代表和基层合作社负责人、果农等上了一堂生动的田间地头“保鲜实践课”。
在开展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过程中,委员们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面对面”与农民群众进行座谈交流,倾听农民群众呼声,反映农民群众愿望,为农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团结农民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增进了农民群众的福祉,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促进民生改善作为工作着力点,让农民群众真切感到政协离自己很近、政协委员就在身边。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将进一步发挥专门委员会基础性作用,以专为本、以农为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更好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围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等“三农”重点问题,积极凝心聚力、议政建言,不断健全工作制度机制,持续增强履职专业化水平,努力汇聚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强大合力,助力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扫描分享至微信

相关文章